<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工作>>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检察良将铸光荣--记珠海市第七届政协常委魏良荣(来源:珠海市政协网站)
        时间:2013-02-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11年7月23日,有“中国走私第一案”之称的厦门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结束12年的海外逃亡生涯,被遣送回国接受审判。在此之前的三个多月前,继厦门远华走私案、湛江特大走私案后,案值达78亿元的全国第三大走私案也在珠海尘埃落定,包括首要分子黄晓凯在内的12名被告人依法得到应有的惩处(此前还有4人已被判刑),再一次彰显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理,有力地震慑了走私犯罪分子。 

            在这起全国关注的特大走私案中,珠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魏良荣领衔的公诉组,在法庭上与被告人进行了长达八天的激烈较量,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时也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珠海检察官文明、公正、理性和专业的良好形象。 

            对于一名检察官而言,办理这样的轰动性大案注定是人生履历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已有24年检察工作经历,曾荣获过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检察系统个人一等功等荣誉的魏良荣看来,这不过是他审批过的无数个案件中比较难忘的一个,也是无数次挑战中比较考验智慧的一次。 

            走近魏良荣,我们看到了检察官执法为民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看到了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坚定立场,看到了政协委员的参政热情和议政智慧…… 



            说起案子他眼睛会放光 

            2011年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笔者来到魏良荣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着老高的案卷。墙壁上挂着几幅传统的陕西农民画。茶几上空无一物,甚至连茶叶盒都难见踪影。看着一脸真诚的魏良荣,笔者心中平添了几分疑惑。 

        魏良荣连忙给笔者冲了一杯咖啡,热情地解释说:“这是亲戚从越南带过来的,我一般就喝开水。”没有咖啡杯,只好用一次性纸杯代替。没有调羹,他找来了一根竹筷子,好心地强调说:“这是经过高温消毒的。” 

            此前,就有人说魏良荣是“四不”领导,既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不打牌。由此观之,这些传言有一定的可信度,绝非空穴来风。 

            问及个人的成长成功经历以及令人艳羡的荣誉,魏良荣似乎没有兴趣,只言片语之后就不见下文。但一提到案子,他渊博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就会一展无余,整个人的精气神全提了上来。 

            2010年8月,全国最大手机走私案在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以黄晓凯为首的走私集团走私手机及零配件价值达78亿余元,偷逃应缴税额11亿元之多,涉案总金额仅次于此前的湛江、远华走私案,列全国第三。78亿只是检察机关有充分的证据认定的该犯罪集团在长达7年的走私时间里的其中一小部分时间内的走私数额,实际的走私数额可能远高于此。 
         
            在珠海市检察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魏良荣顶着巨大压力,排除干扰,带领公诉小组办理了这宗关系错综复杂、广受舆论关注的特大走私案。他亲自出庭支持公诉,撰写并发表公诉意见。由于该案的被告人多达12名,涉案人员160多人,案卷达100多册,案情异常复杂,庭审时间长达8天,法庭质证和辩论十分激烈,仅仅关于被缴获的电脑移动硬盘中记录的手机数据能否作为证据,控辩双方就相互质证了整整一个下午。 

            一叶知秋!庭审中有一个小插曲让笔者见识了什么是检察官的智慧,见识了魏良荣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业务所积累的斗争经验。 

            庭审进行到第三天,公诉人在对首要分子黄晓凯65岁的父亲黄怀钦进行法庭讯问时,黄怀钦推翻了他之前的供述,辩称自己以前因没有戴老花镜看不清缉私警察和检察官在提审时所做的笔录,所以在不明白笔录内容的情况下就签了名。 

            面对黄怀钦的当庭翻供,魏良荣并没感到意外,因为他早已做好了所有被告人都翻供的应对之策。他知道,被告人黄怀钦见多识广,防备心理很强,当场揭穿他的谎言并非易事,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我不能说黄怀钦是老谋深算,但起码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不好对付。”回忆起一年前的庭审情况,魏良荣恍如昨日。 

            庭审的第四天,魏良荣在讯问黄怀钦时,很和气地对他说:“你昨天不是说对起诉书有意见吗?那么,现在请你读一下,你对起诉书的哪些地方有意见,好吗?”黄怀钦不知是计,自以为这是一次难得的申辩机会,马上掏出起诉书,翻到第八页,一字一句地念他认为有问题的内容。念完几处,魏良荣又问他:“起诉书对你的指控还有其他问题吗?请继续念下去。”黄怀钦似乎是受到了鼓励,又念出了起诉书中的多处“冤枉”。 

            这时,旁听席上的笑声响了起来。魏良荣见黄怀钦已“中计”,便对审判长说:“审判长,你看清楚了,被告人黄怀钦今天没戴老花镜,不也看得很清楚吗?”黄怀钦的律师当即辩解说:“看守所讯问室的灯光暗,法庭这里的灯光强,所以他今天能看清楚。”魏良荣针锋相对:“讯问室的空间小,灯光聚集度更高,光线更亮。再说,黄怀钦已65岁,社会经验丰富,又经商多年,经常需要在一些单据上签字,他非常清楚签字的法律后果。笔录的内容涉及他亲生儿子的犯罪事实,他绝对不可能在看不清笔录内容的情况下随便签字。所以,他昨天所谓没戴老花镜看不清笔录的辩解是站不住脚的。” 

            就这样,虽然在庭审中该案首要分子黄晓凯一再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在公诉人小组有力的指控下,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黄晓凯作出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同时分别判处犯罪集团其他成员1年到14年不等有期徒刑。该判决得到了广东高院维持。 

            笔者注意到,讲述起经手的案件来,魏良荣总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细节的重现、正义与邪恶的交锋仿佛就在眼前。魏良荣也坦言,平日除了爬山和看书,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与司法界同行打打交道之外,尽管在珠海工作了24年,但是认识的人很少。也许只有在工作中,魏良荣才能找寻到人生最大的快乐。 



            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上 

            魏良荣在闽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长大,1987年从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珠海市人民检察院,是珠海市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留在检察院工作的第一个法律本科生。大学毕业入职报到那天,人事科的负责人对他胸前别的“天下为公”纪念章产生了兴趣,问他对这四个字的理解。魏良荣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是老百姓的,是大家的。” 

            如今在他的办公室,悬挂着他自己以“闽西农夫”外号写就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自勉条幅。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仅是他二十多年来对“天下为公”理念的深刻体悟,更是他对做人做官准则的长期坚守。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参加工作后,魏良荣曾在控告申诉科干了八年多,专门接受老百姓的控告、申诉,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每年需要处理大量的社会最基层群众的来信来访。在那个法律法规远没有今天这般完善规范的年代里,有关机关和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欺压群众的案件相对较多。魏良荣记得,有一位市民申诉珠海某司法机关执法不公、滥用职权,违法扣押其巨额财产,长期不还。魏良荣接待过他多达100多次,顶住巨大压力,公正处理了这起案件,受到了申诉人的赞扬和上级机关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了原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的责难,认为他“胳膊肘往外拐”、“不帮自己人”。正是因为这段工作经历,让魏良荣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老百姓特别是底层人民的疾苦,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是老百姓供养着我,老百姓给了我这么优厚的待遇。每天看到我家小区单车房里住的那些开出租车、街边卖水果的底层群众,我就想,与他们相比,自己已经生活在天堂里了,如果不好好工作,怎么对得起我的这些衣食父母?!”魏良荣说,作为老百姓供养着的公务员,他没有任何理由对老百姓刁难、冷漠、蛮横、推脱。同时,对于犯罪分子,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一个,否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交谈中,魏良荣又忆起另一起案件。2005年,章某就职于珠海一家保险公司,认识了家境丰裕的女子石某。为抢劫石某钱财,章某将她骗到家中,逼迫其交出银行卡和密码后,杀人碎尸,再趁黑夜将尸块抛入前山河,后取走石某银行卡中7800元,回到江西老家。 

            时隔13天,案子侦破。没想到,检察官在提起公诉时遇到了致命的挑战:其一,尽管多次打捞,被害人尸体仍无法找到;其二,碎尸用的砧板和菜刀被扔到垃圾堆后,不知去向;其三,没有任何目击证人,章某在两次承认犯罪事实后又翻供。 

            彼时,“佘祥林案”正炒得火热,司法机关面临巨大压力,“宁可错放一千、不可错杀一人”已然成了共识。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本案见不到尸体,能否以故意杀人罪起诉?若出现“佘祥林案”怎么办? 

            在那种情况下,魏良荣毫不掩饰作为一名检察官的内心纠结:如果他不是杀人犯,那么你的起诉就制造了冤案;如果他是杀人犯,那么你有没有本事用证据来证实他? 

            这是一场“生死”较量。果然,章某从律师那里得知司法机关掌握到的证据情况,于是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地不断弥补之前对自身不利的供述。 

            在2006年除夕的前夜,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时,魏良荣亲自去看守所讯问章某。“他那双眼睛贼溜溜的,非常阴森,非常警惕,每说一句话都要琢磨半天。我见过的犯罪分子成百上千,像他那样阴险的犯罪分子,还是第一次见。”魏良荣告诉笔者,章某是三代单传,求生欲望特强。 

            魏良荣通过巧妙的交流,让章某慢慢放松警惕。尽管章某仍不承认犯罪事实,但当魏良荣提到“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线索,查证属实的,可从轻处理”时,他的身子不由抖动了一下,认真地问:“能从轻到什么程度?”这一下,魏良荣断定:章某就是杀人犯。通过这场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聊天,魏良荣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为何仅从这一句话就可以作出这个至关重要的判断?对此,魏良荣笑着说:“这是心理学常识,也是逻辑学常识。” 
         
            魏良荣列席了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该案的会议,抽丝剥茧,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证据,逐一批驳了章某在法庭上的辩解,回答了法官们的所有疑问。法院最终判定章某故意杀人罪名成立。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锲而不舍的坚持,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告慰了死者。魏良荣说,每次回忆起那些经典案件,他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兢兢业业做好人生每一面 

            在外人看来,作为珠海市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魏良荣无疑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位高权重,呼风唤雨。但他自己却从不这么认为,只是觉得自己的责任越来越大,而所谓的权力并非如外人所臆想的那样。“我们有一整套严格的办案程序,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制约,我们的内部监督机制也非常严密,案件的处理并不是由一个机关或一个人说了算的。”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探究魏良荣的领导艺术,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率先垂范。这种示范效应,不仅表现在对法律的忠诚上,同时还表现在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上。 

            “在和平年代,有两种职业尤其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专业水平,一个是医生,另一个就是司法官员。因为在一定的时候,对特定的人来说,只有他们才直接掌握或影响着人的生死。”在单位,魏良荣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他案头常备着个记错本,专门记录手下检察官在法律文书上出现的文字错漏,到年底的时候进行累加,看谁“荣登榜首”,并对错漏较多者进行点名批评。 

            有一次,一名新来的检察官拿着自己入职以来撰写的第一份起诉书,找魏良荣审批。看完后,魏良荣明确告诉他文书中有非改不可的错误,让他勘误后再交来审批。这是一起被人赃俱获的海上走私冻品案件,案情简单明了。自认为已校对无误的承办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差错。经过两天的反复研究、比对案卷材料,他才发现是把一个具有犯罪前科的被告人上一次刑满释放时间的“25日”写成了“23日”。当这位新来的检察官兴冲冲地将修改好的起诉书递到魏良荣面前时,他得到的依然是摇头,被告知还有一处错误未改。这次,新来的小伙子实在是无可奈何,只好请一帮有经验的检察官帮助校对。经过几个人的一番努力,终于发现是案件发生海域的纬度的秒数有误。“我给他上了印象深刻的第一课。”魏良荣笑着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魏良荣说,对法律条文的精准把握,对案件细节的一丝不苟,这是检察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人命关天,岂能儿戏?”为了做好带头作用,他将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泡在书堆里或案卷上。 

            二十多年来,没添几分官气却永葆几分儒气的魏良荣,将自己孜孜以求的精神融入了自己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里。作为无党派人士,他与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同心同德,真诚合作。服从院党组的安排,听从检察长的指挥,当好检察长的参谋和助手。 

            作为珠海市知识界联谊会副会长,魏良荣十分注重利用这个各行各业的高级知识分子高度集聚的交流平台,积极宣传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介绍检察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努力争取这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高级知识分子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了一些社会人士对政法工作的偏见和误解。 
         
            作为珠海市政协常委,魏良荣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2009年初,他结合分管的监所检察工作,提出了《 关于保障人权,加强珠海市看守所建设的提案 》,得到了市政协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该提案反映的市看守所建设滞后的问题,市政府已经成立迁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老旧、拥挤的珠海市第三看守所的迁建工程。魏良荣关注民生,二次提出提案,建议建设板樟山登山小道,以利广大市民登山锻炼,观赏景色,并利于森林防火。目前,长达4.8公里的登山小道已经建成。 

            在即将结束访谈时,笔者感触良多,冒昧地给了魏良荣一个建议,认为他退休后到大学当个法学教授最为适合。他连连摇头,说自己远远不够格。 

            笔者心想,大权在握却不愿以权谋私,身居要职却不改为民情怀,经验丰富却依然苛求细节,身兼数职却能面面俱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魏良荣甘于淡泊,始终坚守着“天下为公”的信仰,这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