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梅州市检察机关聚焦实体经济,依法能动履职,进企问需解难、打击与保护并重、出台机制完善服务等,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方式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问需解难
堵住企业管理漏洞
在兴宁某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分工合作,有序分拣材料。车间外,一辆辆满载产品的货车整装待发。
在曾经一段时间,这种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被一阵“扫码风”打破。不少员工常用智能手机扫原材料上的二维码,试图从中获利。“这样一来,员工在分选时不会注意杂色瓶和其他的杂物,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企业利益受损。”该公司生产主管担忧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因为流水线上的皮带是高速运转的,员工如果不集中注意力,还可能会危及自身安全。公司对相关员工多次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但效果并不好。
兴宁市人民检察院驻工业园区检察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了解到该企业的困扰。该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陈涛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查阅该公司的劳动合同、公司章程等材料,发现存在的问题,便及时引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处理这件事,我们堵上了公司的管理漏洞,完善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作用。”该公司生产主管对检察机关的帮助表示感谢。
工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初,梅州市检察院找准服务园区的着力点,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服务园区工作机制,推动在全市10个工业园区设立检察服务点,上门主动问需解难。“检察服务点进驻到我们园区以来,帮助企业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各类法律服务、调解劳资纠纷,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改善了营商环境。”兴宁市工业园管委会企管股股长曾文浩说。
依法办案
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梅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涉企案件时发现,某公司法人陈某在负责承建一段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未经林业部门批准,将附近一座山林削平,并堆放建筑材料,致使部分土地水泥硬化,造成林地大量毁坏。
“鉴于陈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是用于服务市政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主观恶性较小,在案发后办理了临时林地使用审批手续,并进行了复绿,其犯罪情节轻微,并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梅县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卢雪华介绍,检察机关因此对陈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据了解,梅州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打击涉企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强化涉企案件诉讼监督,并不断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准确把握司法政策,规范司法行为,在办案中综合考虑企业生存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今年以来依法严惩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起诉180人;落实少捕慎诉刑事司法政策,对涉案企业人员不批捕23人、不起诉5人,将司法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降到最低。
出台制度
促进检察能动履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出要“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这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的责任。
梅州市检察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举措,努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其中,梅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全市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8个基层检察院均与当地工商联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共同调研、法治宣传等机制。
今年10月底,梅州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梅州市人民检察院案研室副主任曾环苑表示,这个办公室的挂牌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有利于促进企业守法合规经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梅州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检察工作新理念,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以实实在在的法律监督成效,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检察力量。“我们将进一步精准契合检察工作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以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努力打造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优质检察产品。”梅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吴斌在谈到加强涉案企业案后治理与案前预防工作时说。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头条号
法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