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推进司法责任体系建设”为主题发布第二批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改革6个典型案例,其中南沙检察院此案例入选!
↓↓↓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
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
规范羁押措施裁量权
据了解,该案例还入选了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第五批制度创新案例》。
1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
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
规范羁押措施裁量权
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量化评估 逮捕必要性 裁量权
改革情况
社会危险性是审查逮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有利于规范行使检察裁量权,减少逮捕必要性判断中的主观性,提升司法透明度,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少捕慎押慎诉”司法理念,根据《广东省检察机关降低审前羁押率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司法实践数据分析,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对落实司法责任、强化司法人权保障、降低审查羁押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贴司法实践,科学构建量化评估模型
通过对社会危险性评估方法的研究,借鉴罪犯再犯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司法实践数据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学分析,明确社会危险性包含的人身危险性要素和诉讼可控性要素,构建系统化、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估机制。一是创造性构建社会危险性评估模型。将量化评估因素分为人身因素、犯罪因素和妨碍诉讼因素三类,细化评估项目43项,确定各类因素在社会危险性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召开专家评估咨询会议,邀请法学专家参与项目评估改进,借助“外脑”提升项目科学性。二是研发评估系统。根据已成型的模型建构与量化表格,引入信息化手段,研发逮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系统,实现便捷操作。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诉讼可控性等量化情况分类代入,通过特定算法,既可得出是否应予逮捕的基准判断,还可将量化评估结论形成审查报告结论性文字,以及系统使用情况统计、查询等,切实提高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效率和量化评估精准度。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评估认定机制。开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数据验算工作,对该院2019年以来审查逮捕案件进行对照检验,发现影响逮捕准确率的15项因素重新赋予适当的分值,规范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证据收集、审查认定,提高适用逮捕的准确性。
二、细化司法责任,完善量化评估配套机制
为确保量化评估机制在审查逮捕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环节得到正确适用,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司法审查责任体系。2020年12月,制定实施涵盖实施原则、调研考察、深化逮捕标准、提高提前介入、完善捕前分流、跟踪羁押审查、探索替代性非羁押措施、沟通公法联动、监督评查等十四个方面内容的降低审前羁押率实施意见,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提供了方向和前期制度保障。2021年2月,出台《刑事诉讼流程异常案件强制研判制度》,明确对捕后不诉、捕后轻缓的每一个案件都必须进行强制分析研判,以了解刑事诉讼流程异常出现的原因,从而及时发现制度与个案匹配时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公安机关创新探索替代型非羁押措施的适用、“犯罪数额+罚金”的保证金缴纳制度、弃保潜逃后追逃工作衔接等工作,保障在适用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判断后,控制各种诉讼风险,完善羁押替代措施,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据统计,2021年1月至5月,该院审前羁押率为48.48%,同比降低17.5个百分点。
三、统一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降低呈捕率
在初步完善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后,南沙区检察院将该系统与公安机关共享,与公安机关统一社会危险性的认定标准,从源头上减少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案件移送审查逮捕。该院在前期探索中发现,公安机关严格把握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减少案件呈捕率,通过其自行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后直接起诉,可以更加高效地降低审前羁押率。为此,该院正在结合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系统的运作状况,收集公安机关的使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后,同步与公安机关通过会议纪要的方式将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等情形予以固定,完善公安机关对轻微刑事案件的捕前分流,减少呈捕案件,逐步推动非羁押式移送审查起诉常态化机制。
典型意义
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审查逮捕决策的客观性,降低审查逮捕中的恣意,规范检察裁量,落实司法责任,增强司法人权保障。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社会危险性评估模型,组织研发出自动计算的评估系统,不断优化各要素分值权重,评估结果的精准度高,对降低审前羁押率产生了显着成效,对其他检察机关推进降低审前羁押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编号: |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上传*
|
|||
出生日期* |
|
政治面貌* | 籍贯* | |||
身份证号码* | 是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 |
|||||
学历* | 学位* | 是否有驾驶证* | ||||
毕业学校* | 所学专业* | |||||
毕业时间* |
|
外语水平* | 联系电话* | |||
工作单位* | 身高体重* | |||||
联系地址* | 户籍地* | |||||
现住址* | 婚姻状况* | |||||
个人简历 (填写需从大学开始) |
姓名* | ||||||
身份证号码* | ||||||
姓名 | ||||||
身份证号码 | ||||||
求职状态 | ||||||